经济大省足球热潮:谁入局?收益几何?

信号源

本文来源:时代周报 作者:李杭

随着足球赛事的日益升温,人们对“苏超”联赛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攀升。这个夏季,一场场激烈的足球比赛在江苏大地上演,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

6月21日晚间,“苏超”联赛第五轮正式打响,常州队与南京队的比赛吸引了36712名观众现场观战,刷新了“苏超”单场观众纪录。这一盛况不仅彰显了足球的魅力,也反映出江苏文旅市场的火爆程度。据美团旅行预订数据显示,江苏省暑期文旅预订量同比增长41%,旅游订单量更是一跃成为全国第一。

其实,通过足球赛事聚人气、促消费,激活城市经济,正是江苏举办足球联赛的目的之一。以马拉松为代表的参与型体育赛事的外地参与者体育直接消费,对吃、住、行等间接消费的带动比例高达1:13。而到了2025年,中国足球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2万亿元,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0%。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,让各地的足球赛事如火如荼地展开。

“苏超”联赛的火爆,不仅在江苏引发了热潮,也引起了其他经济大省的关注。不甘于只举办佛山“西甲”足球联赛的广东,也即将登场“粤超”联赛;四川也在筹备中的“巴蜀雄起杯”川超联赛,将借鉴“苏超”联赛的发展经验。这些地方都看到了足球赛事为城市带来的数倍消费增长,将其视为拉动经济的新动力。

回溯足球赛事的破圈历程,贵州“村超”是近年来首个引爆全网的现象级案例。这个由村民自发组织的足球赛事,凭借接地气的比赛形式和浓郁民族文化的风格,在短视频平台迅速传播,带动了当地旅游的爆发式增长。其旅游综合收入和夜间消费收入的同比增长率都达到了惊人的数字。

江苏则是有计划地把足球赛事打造成名片,主动激发城市的消费活力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江苏提到要加快三大球振兴发展,开展全省城市足球联赛。这些举措都显示出江苏对足球赛事的支持和重视。

当“苏超”热度飙升后,江苏的各个地市也迅速反应,不想错过这波流量变现的机会。常州向扬州游客敞开了大门,所有A级景区免费畅游;镇江对宿迁市民开放了国家级景区;盐城则准备了特色鸡蛋饼等美食吸引游客。这些举措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,端午假期的出游人次和出游热度都实现了显著增长。

足球赛事对城市的经济赋能远超想象。短期来看,足球赛事能够直接激活消费市场;长期而言,还能重构城市的经济生态。以榕江的“村超”为例,其不仅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,还催生了文创产业新业态,开发了多种“村超”伴手礼和新产品。这些数据充分证明,足球赛事具备强大的消费拉动与产业带动能力。

因此,在促消费的大背景下,多个经济大省纷纷盯上足球赛事这一“流量密码”。四川、广东、河南等地都在积极筹备各自的足球联赛,以足球赛事为抓手拉动消费、激活产业,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共识。这些地方的消费增长和产业发展都呈现出积极的态势,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总之,足球赛事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无论是欧洲顶级联赛还是本土草根赛事,都在印证这项运动的“吸金力”。在传统消费增长面临瓶颈的今天,寻找新的方法促进消费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经济大省的共同课题。而足球赛事凭借其强大的群众基础与产业链延伸能力,正为各地促消费、扩内需提供新思路。

标签: 苏超 足球潮 超级联赛